close

上班族如何因應超高齡與少子化社會的退休規劃?

一、前言:你準備好了嗎?當未來不再有「靠得住」的退休生活

    在過去,退休生活似乎是一條自動化的軌道:工作滿年限、領退休金、兒女孝順養老。如今,這條軌道正在崩解。

    台灣已於2025年正式邁入超高齡社會(即65歲以上人口占比超過20%),同時伴隨著生育率全球最低的現實,所謂的「靠政府、靠公司、靠兒女」的退休模式,正在迅速失效。

    而我們這一代,特別是35歲以上的中堅上班族,正好卡在「老未老、壯未壯」的過渡階段。如果不開始積極規劃退休,我們極可能面臨「退休年齡延後、退休金不足、照顧無人可托」的三重風險。

    這不是危言聳聽,而是每一個即將步入中年甚至已經中年的你我,必須正視的未來。

 

二、超高齡與少子化社會帶來哪些退休風險?

     退休風險不只是「錢不夠用」這麼簡單,它包含了下列幾個面向:

  1. 壽命延長,資金準備不足

     平均壽命延長意味著退休後的生活長達25~30年,甚至更久。以60歲退休來看,你很可能要準備30年的生活費與醫療費。

  2. 醫療與長照費用激增

     根據衛福部資料,國人健康餘命約為71歲,這代表65歲後,將有10年以上的時間需要他人照護或醫療支持。保守估計,一個人一生的長照支出可達400萬~800萬元。

  3. 缺乏家庭支持系統

      少子化意味著未來的老人將面臨「子女少、距離遠、時間少」的三少問題。長者照顧極可能依賴外部機構或自費支持。

  4. 退休制度不再穩固

     政府財政壓力下,勞保年金改革勢在必行,未來領不到退休金或領得很少將是可能的情況。而公司制度也趨向「自提型退休制度」取代「保障型退休制」。

 

三、35歲以上上班族應掌握的退休規劃五大關鍵

  1. 精算退休所需金額

      退休金不是隨便猜的,而是可以透過「生活成本 × 通膨 × 年數」的模型計算出來。例如:

  • 預估退休後每月支出 5 萬元
  • 退休年期 25 年
  • 通膨平均 2%

       那麼你退休時需準備的總額約為 1,500~2,000 萬元

       這只是基本生活支出,不含醫療與照護費用。

   2. 建立多元現金流來源

       退休金準備不能只靠一個工具。以下是建議的退休現金流來源分散:

  • 政府年金:勞保、勞退(但不可完全仰賴)
  • 企業提撥或自提退休金
  • 商業年金險:提供穩定現金流
  • 股利或不動產租金收入
  • 投資型保單或基金定期提領

       目標是「不只一條水龍頭」,避免單一資金來源中斷風險。

    3. 強化健康保障與長照規劃

        退休規劃絕對不能忽略「健康風險」這塊,建議包含以下保險工具:

  • 實支實付型醫療險:補償住院與手術
  • 重大傷病險或癌症險:一次金保障大病風險
  • 長期照顧保險:確保身體失能時有每月固定收入
  • 失能扶助保險:針對中風、失智等狀況的長期扶助

        以上保單應「趁健康、趁年輕」規劃,越早成本越低。

    4. 導入年金商品建立「穩定現金流」

        許多人擔心年金保險報酬率低,但年金的價值不在於「高報酬」,而是「穩定現金流 + 終身給付」。

        可考慮:

  • 保證20年型年金
  • 變額年金(有投資成長機會)
  • 外幣年金(分散通膨與匯率風險)

        適合搭配其他資產進行配置。

     5. 進行退休資產的配置與保全

         退休資產不僅是累積,更重要的是「如何領出來」與「保護起來」。建議導入以下概念:

  • 資產配置四分法(穩定型、收益型、成長型、流動型)
  • 保單信託:確保長照或終老安排可如願執行
  • 預立醫療決定書:保障晚年醫療自主權
  • 遺產與贈與規劃:合法節稅、資產延續         

 

四、個案模擬:以林小姐(38歲、年收120萬)為例

年齡

收入

支出

預定退休年齡

每月退休所需金額

目前儲蓄率

38

120萬

70萬

60歲

5萬元

約20%

  • 預估退休所需金額:1500萬元
  • 建議配置如下:

工具

比例

預估年報酬率

年金險(保守型)

40%

2~3%

股債基金(成長型)

30%

5~6%

ETF定期定額

20%

6%

終身壽險(保值用)

10%

2%

 

五、行動建議:35歲後的你該立刻做什麼?

  1. 立即盤點自己的人生三帳本:收入帳、支出帳、保單帳
  2. 建立「保險+投資+年金」的三合一退休系統
  3. 每年固定檢視一次退休規劃與實際偏差
  4. 與專業規劃顧問合作,設計客製化退休路徑圖
  5. 將「老後幸福」視為長期投資,而非緊急事件

 

六、結語:退休規劃不是金額的問題,而是選擇的問題

         退休並不是「老人才要煩惱的事」,而是中年人最需要開始規劃的一場「逆轉人生的設計」。

         面對未來的超高齡與少子化社會,35歲以上的你,是時候做出選擇:

  • 要不要靠別人?
  • 要不要看運氣?
  • 要不要掌握自己的未來?    

         唯有「現在就開始」,我們才有可能過上「無憂老後、有尊嚴的退休人生」。

 

☘️
 
arrow
arrow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Elena 的頭像
    Elena

    愛蓮娜的數位生活

    Elen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